艺术漫谈/教学与思维/教学随笔---我的美术教学观

我的美术教学观

---塞翁


前不久,我的一位学生家长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多教孩子一些画画技法和比例,希望孩子能画什么像什么,他的孩子今年刚刚7岁----


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画的像不是错误,如果老师要求孩子要画的像就错误了。在这里,我也只是谈谈我的看法,以后,有可能会继续会探讨我的“美术教学观”。


关于美术,不论在什么阶段,是技巧和审美的结合。我个人认为,“审美趋向”的培养在儿童绘画阶段比一些所谓的技法更重要。因为,很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孩子就不再画画了,但是美术感觉的培养,却一定会终生受益。继续画画或者从事设计的孩子,在儿时灌输的技法很快会被新的感受所颠覆,技法为心用,其实强调的“技法”是种“观察法”,观察方法得当技法就得当,观察到哪里技法到哪里,技法是追求“观察”的脚步的。


一个心智在发展阶段的孩子,过早灌输太多技法和图形定式是很危险的,包括追求一种整齐、干净的画风。你可以反复地给孩子们讲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比如素描的三大面和五大调、色彩的三要素和物体的透视、比例等等,但是不可以要求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必须做到。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对现实的观察有天分,这是十分可喜的,因为他的思维和观察能力比一般同龄人要强,更接近理性,绘画过程和学习中是需要充分发挥和提高这个优势的。但是不代表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观察能力是一样的,我不会在开始就强求灌输你所谓的“美术基本功”和“美术基础技法”,这对于很多喜欢自由发挥和很认真地把画当玩的孩子来说是很残酷的。如果有的家长觉得进步太慢,画得东西没有达到您的审美要求,可以寻找别的美术班和老师,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我不会挽留,只会尊重。另外,我一直认为学习美术也需要到各种环境中去体验。


一个好的绘画环境,可以有压力,但是尽量不要有程式化的东西存在,要因材施教、灵活施教,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教育环境不同。所以,我试图去接近这些孩子们,去找到他们的个性特点和绘画上的优势和劣势,再逐步实现我课程中需要完成的内容。有时候,我不敢做太多的绘画示范,因为孩子们都会有依赖性,模仿比自己创造的过程要简单的多,他们就会模仿看起来成人化的东西,我宁愿他们来问各种离奇的问题,或者闹着说“我就要画成这样”。当然,如果课前准备充分,条件越来越好,我相信有些客观障碍就会少一些。


在现在的社会里,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艺术品冲击着人们的眼球,它们将适合着不同层次的人群;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人穿着得体,家庭布局素雅,不是因为对方的经济条件比你好,而是对方的审美能力比你强。在墨尔本国家美术馆,我经常会发现一些父母带着孩子静静地留恋在名画前;也有一些穿着校服的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欣赏着世界名画----他们中间,也许将来没有一个成为画家或从事美术工作者,但是这些经典的画面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审美层次,使他们的人生之路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我也在不断思索,不断学习。坚持自己的美术教学观,是我以后继续坚持的路。(2011.2-塞翁)


Copyright© www.hueyart.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