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漫谈/教学与思维/名画欣赏与幼儿审美心理建构

名画欣赏与幼儿审美心理建构 (网摘)
作者:林建华

审美心理结构是由审美的熟悉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整合而成的。它包含了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等心理形式和审美意识潜意识、审美观念、 审美理想等心理内容。幼儿审美心理建构依靠于长期的艺术熏陶,艺术教育实践和审美环境的影响。激发幼儿产生审美的需要,形成特定的审美情感,推动创造美的 意志行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


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幼儿园教育中被打入冷宫。虽然纲要中有明确的规定,新教材中也有提及,但是真正将名画欣赏作为一条主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 实施艺术的熏陶在目前还是一个空白。许多老师认为最棘手的是如何选材,也有的认为名画与幼儿欣赏能力水平相差甚远,孩子不理解,无法取得共鸣。其实要害是缺乏指导方法。由此造成名画欣赏活动逐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销声匿迹。


那么,名画是否适合幼儿园年龄阶段的幼儿欣赏呢?它的积极意义又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在幼专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大班上学期开展了一系列的名画欣赏活动, 我们力图从培养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入手,使幼儿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和协调发展,使幼儿的审美感知经验向整体的,综合的方向聚合转化,以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并从中整理出一套适合幼儿审美需要的,满足幼儿审美情趣的名画欣赏教材。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们欣喜地发现名画欣赏活动在建构幼儿审美心理结构方面不失为一剂良方,其可行性和独特性得到了验证,其积极意义在于:


一、名画欣赏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
幼儿的审美感知的特点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幼儿对事物的熟悉特征在于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靠,以直觉行动为主。他们对事物的感知从笼统到分化。为此在名画欣赏活动老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画的内容,画家的用意,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充分用直觉去感知。如欣赏马尔克的作品《蓝马》,老师先打开幻灯,让幼儿欣赏。同时以一连串的问题导入:你觉得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它长得怎么样:为什么你觉得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它长得怎样:为什么你觉得它长了强肚呢?马儿似乎在干什么?一步步引导幼儿从笼统到局部细致感知。幼儿:“这是一群可爱的马。”“有两匹马似乎在说话。”“我觉得他们长得都很胖”在这幅中幼儿同时感受到色彩的明暗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效果更让幼儿感受到马匹的圆浑和骠悍。


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儿的直觉感知比成人强,他们不受理性的干扰,和艺术家有着相似的感觉。他们共同追寻自己的感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画家都在临摹幼儿作品,他们为孩子线条的角度,概括,造型生动有趣,对事物上赋予生命的超乎平常的想象而赞叹,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幼儿和画家之间达成共识。观赏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想象,通过语言的表达,达到感知能力的提高。


二、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理解力。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我们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开始就喜欢欣赏名画,懂得如何欣赏,期间有一个情感的改变过程:即从不懂得欣赏方法也不爱看名画;喜欢看,但缺少方法;喜爱欣赏活动,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幼儿情感激发依靠于幼儿审美理解能力,而理解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愉悦审美情感。幼儿审美情感还有赖于名画的内容和欣赏活动的组织形式,富有生命力的,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及有趣的活动形式都能给幼儿带来新奇和愉悦。


如“我的村庄”,画面中画家用半侧面的人物与动物头像表现出农民与动物的密切关系,画家用半透明的水彩和肥皂泡似圆圈表现了自己幻想中的村庄。当老师一打开幻灯,孩子们的注重力便被深深的地吸引,幼儿从图象二重叠颠倒中感受到画面的与众不同。孩子们说:羊头里怎么会有人挤奶呢?我想这是在做梦吧,有人说:人怎么会倒过来站呢?房子也不可能顶朝地,门朝天,这只有在做梦里才会这样,在幼儿的争论和推理中他们的理解力逐渐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因此得到激发。


三、名画欣赏有助于挖掘幼儿 审美创造潜力
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只是由于年龄和认知的不完整所表现的事物往往是局部的,并且许多并无多大的东西合并于一体。幼儿表现出的独特的方式重新组合和排列的图式和新奇意象,决不是成人能代替的。


我们在美术活动中长期使用的范例,好似幼儿行走的拐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为了突破这一模式,在每次欣赏活动当中我们增添了幼儿画相同题材的创作画,让幼儿尝试摆脱拐杖,走自己的路,使幼儿对审美客体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自己的画笔尽情发挥,实际上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如让幼儿欣赏凡高的《星空》之后,让幼儿画自己看到的奇妙的天空,大多数幼儿都尝试用滚动,转动的线条来表现云彩和风,画面的动态及效果一下子显现出来。再如欣赏了复加尔的《我与村庄》之后,由于幼儿有类似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的画自己飞起来去捉蝴蝶,有的画乘进了列车。在这样的创作活动中,孩子无拘无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他们的想象得到最大阶段的发挥,孩子们的作品变得更有个性。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们感到受益非浅。首先,我们认为名画欣赏活动在幼儿园大班展开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它对幼儿审美感知的增强、语言的发展,注重力的稳定, 想象的丰富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其次,选择和幼儿年龄特征,理解力相符的欣赏内容和有的放矢的指导是欣赏活动成败的要害。


总之,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同时,使幼儿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这是名画欣赏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Copyright© www.hueyart.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