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漫谈/名家与作品/丟勒-祈求的手

 

丟勒:祈求的手

来源:网络

祈求的手(又作祷告的手),是丢勒在1508年完成的一副水彩画,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作品。关于这幅图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丢勒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然而丢勒和艾伯特兄弟俩都有艺术天赋,都梦想到纽伦堡的学院去学习,将来成为一名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家庭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其中的任何一个送去学习。怎样才能圆上自己的梦想呢?兄弟俩经过多次商议,决定由一个去打工,用打工的钱,供另一个去学习,四年后,再倒过来,学成者在去打工,用挣的钱供先期打工者去深造。亲爱的读者,你认为谁先去学院学习呢?

    故事从这里开始——

15世纪,在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丢勒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 ———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邻居打零工。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丢勒家年长的两兄弟都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艺术学院去学习。经过夜晚床头无数次的私议之后,他们最后议定掷硬币———输者要到附近的矿井下矿四年,用他的收入供给到纽伦堡上学 的兄弟;而胜者则在纽伦堡就学四年,然后用他出卖的作品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学,如果必要的话,也得下矿挣钱。

在一个星期天做完礼拜后,他们掷了钱币。阿尔布列希特·丢勒赢了,于是他离家到纽伦堡上学,而艾伯特则下到危险的矿井,以便在今后四年资助他的兄弟。阿尔布列希特在学院很快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铜版画、木刻、油画远远超过了他的教授的成就。到毕业的时候,他的收入已经相当可观。当年轻的画家回到他的村子时,全家人在草坪上祝贺他衣锦还乡。音乐和笑声伴随着这顿长长的值得纪念的会餐。吃完饭,阿尔布列希特从桌首荣誉席上起身向他亲爱的兄弟敬酒,因为他多年来的牺牲使自己得以实现理想。“现在,艾伯特,我受到祝福的兄弟,应该倒过来了。你可以去纽伦堡实现你的梦,而我应该照顾你了。”阿尔布列希特以这句话结 束他的祝酒词。

大家都把期盼的目光转向餐桌的另一端,艾伯特坐在那里,泪水从他苍白的脸颊流下,他连连摇着低下去的头,呜咽着再三重复:“不……不……不……”最后,艾 伯特起身擦干脸上的泪水,低头瞥了瞥长桌前那些他挚爱的面孔,把手举到额前,柔声地说:“不,兄弟。我不能去纽伦堡了。这对我来说已经太迟了。看……看一 看四年的矿工生活使我的手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每根指骨都至少遭到一次骨折,而且近来我的右手被关节炎折磨得甚至不能握住酒杯来回敬你的祝词,更不要说用笔、用画刷在羊皮纸或者画布上画出精致的线条。不,兄弟……对我来讲这太迟了。”

为了报答艾伯特所做的牺牲,阿尔布列希特·丢勒苦心画下了他兄弟那双饱经磨难的手,细细的手指伸向天空。他把这幅动人心弦的画简单地命名为《手》,但是整 个世界几乎立即被他的杰作折服,把他那幅爱的贡品重新命名为《祈求的手》。当你看见这幅动人的作品时,请多花一秒钟看一看。

读者们,也许您已经读过这个故事了,当您第一次读完之后是什么感受?这篇故事,很多人将它看作一个提醒,提醒我们没有人能够独自取得成功。你所看到这篇文章的主题图片即是丢勒的作品《祷告的手》,其实这双祷告的手原本是圣坛画像的一部份,是一位门徒面向空坟跪着祷告的手。不管故事真假,多看几眼何妨?


Copyright© www.hueyart.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