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儿童画所想到的——可贵者,童心
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更具有直观性,因此也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孩子们往往把绘画当作游戏来对待,一当他们兴趣来时,就会马上拿起画笔,伴随着愉快的情绪,无拘无束,任意涂抹,从中得到满足和乐趣。现代绘画大师毕加索曾经说过:“我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孩子那样画画,我毕生努力追求的就是把我的作品画成儿童画般的纯真。”我想,大师追求的“儿童画般的纯真”正是儿童画中真挚、朴实、夸张的美,是那一份童言无忌的“大胆”,那可贵的童心。
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写照,充满了想象和创造。儿童画不仅反映了儿童眼中的世界,也反映了儿童心中的世界。我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有一幅《我上月亮荡秋千》的儿童画在某国际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奖。画面是这样的:在星星闪烁的天空中,一轮弯弯的上弦月上吊着一副秋千,上面荡着一位天真的小女孩。月亮上面还站着另一位小女孩,正等待着轮到她。多么新颖的构思!儿童天真无邪的童心就表现在这神奇的想像中。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绘画少不了色彩,每个人对色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偏好。在儿童画中,我们可看到大量的原色和纯色。从儿童审美能力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看,原色和纯色是儿童平时接触最多,也是他们最喜爱的色彩。你如果问他们:“花是什么颜色?草是什么颜色?月亮是什么颜色?”他们一定会说:“花是红的,草是绿的,月亮是黄的。”儿童的思维就是这样真实地借助事物的表象。这也是儿童在审美能力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所以说儿童画具有强烈、张扬和艳丽的色彩,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也是童心的自然流露。
儿童画在造型、构图上带有很大的变形因素和主观随意性。儿童在作画时,并不像大人一样缜密构思、经营布局,也不考虑透视、明暗等艺术效果,往往是信手落笔随意为之。有时候,画面上会出现很滑稽又很“现代”的情趣:比如在描绘一个人的侧面脸型时,他们会把看不到的第二只眼睛也画上去。又如:画面上会飞的房子、彩虹桥、长翅膀的人……,其夸张的形式还真可以与现代派大师的作品媲美呢。
儿童画是一颗颗纯真童心的自然流露和展现,是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童心似花,童心如诗,童心如苗,童心如梦。“稚到拙时亦为美”,不懂绘画技法而随意涂鸦的儿童画,反映的却是最真的情,最纯的童心。
|